[简介]
官国柱:自称“边缘人”,主线经历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经过商,从过文,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并在各种经历过程中都是一个做事的拼命三郎,且是颇有成效。

“边缘人”轨迹:下乡当知青时,十八般农活干过了,一样不拉下;部队当兵时,是一个优秀军人,获过五好战士称号;在国企时是个称职的政工宣传干部,写稿、绘画、摄影、放电影等样样都来,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总设计师划响改革春天后,这个一米七八的汉子,毅然“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国企吃闲饭”,下海自谋出路,自创公司找生活;谁也不曾料想,公司业务拓展时,这人却进入报社做起了专刊主编,将那专刊搞得红红火火后,又去另一报社做总编助理。现在干脆辞去一切工作,干起了自由撰稿人和策划人的营生。
写出了30多万字的《拯救知青》书稿,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欣然作序,被大家誉为“中国知青问题小专家”。发表了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建帮》。
四川知 青官国柱致信柴春泽
春泽:
你好!
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小知青!也谢谢你为我开辟了这个栏目!
我经历为知青这个命题付出巨大经济和精神代价后, 说实话, 对知青有些心恢意冷, 而且存有逃离的念想.
记得"文革"结束后, <中国青年>杂志以 "潘晓" 文章"生活的路, 怎么越走越窄"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该文的中心是笔者经历一些处处碰鼻之事后引发的疑问和思考.
其实, 由此也引发我对知青这个命题的疑问和思考, 那就是我在<中国西部知青网>上的一段参与讨论的话:
我倒是 "胆量" 了一回,反对一切阻挠, 坚持自己的"知青乌托帮思想", 投巨资创建了四川知青实业有限公司, 并成功将 "知青" 注册为商标,为知青一代人获得了市场经济的身份证,同时, 开发了以 "知青酒" 为系列的"知青品牌"产品,也为此进了推广 "知青品牌" 的万里长征, 去了北大荒,去了内蒙古, 去了全国各地,会见过无数的知青朋友, 参加了若干的知青问题研讨,出席了许多知青联谊会, 然而, 在大 "有知青这碗酒垫底" 的豪情壮饮后, 一切都是知青情节的忽悠,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知青这代人从骨子里就具备了当 "活化石" 的基因.
也许, 这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即在某一段历史需要一批人或一代人成为 "历史活化石", 而这 "活化石" 还能乐此不彼的 "有悔" 与 "无悔"!
然而, "无不打上阶级烙印", 我骨子里仍旧存留知青情节很深, 在做专栏人物时, 自然而然流露了出来.
因此, 发来一些我采访的知青人物, 算是对春泽网站的支持, 也算是官国柱这个栏目不图有空窗 .
希望春泽网站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