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系http://bbs.chaichunze.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82
http://bbs.chaichunze.com/forumdisplay.php?fid=182
发展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发展经济学
二、内容简介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强调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可选择的指导性理论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门学科对经济增长、结构变化、社会公平等概念以及发展中国家做出描述,并介绍相关的理论演变和最新进展;同时应用微观及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对重要的发展要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制度进行分析;从宏观政策以及发展战略制定方面,介绍发展中国家怎么促进经济活动与缓解贫困。课程中贯穿对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几个发展中国家的案例分析,包括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要素配置以及宏观政策、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帮助理解课程所讲述的理论内容。课程旨在促进学生了解发展经济中最新的研究主题;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发展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用经济学的语言、概念和工具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并能解释所观察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中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教学大纲 1、课堂讲授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发展经济学及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18学时) 1 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学(10学时) (1)发展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2)发展的相关问题介绍:对公平、生活质量等概念进行讨论,理解经济发展 (3)发展中国家的介绍 (4)经济发展的概念 (5)经济发展要素的介绍 2 发展思想及发展理论(8学时) (1)早期经济发展思想: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穆勒;马歇尔;熊彼特 (2)经济发展中的理论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3)现代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章 发展要素分析(12学时) 1 资源与经济发展(4学时) (1)人力资源(强调人口增长、教育) (2)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3)城乡人口流动的经济理论与政策 (4)自然资源(强调环境) 2 知识、技术与经济发展(2学时) (1)知识管理 (2)技术创新 (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3 资金与经济发展(4学时) (1)资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国内外资源筹集资金(外国融资、投资与援助) (3)发展中的非正式资金来源:为什么有人贷不到款;小额信贷 4 组织制度与经济发展(2学时) (1)市场效率 (2)集体效率 (3)社会资本 -案例分析:UNDP在中国实施小额信贷项目的信贷模式与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模式的比较
第三章 发展战略与政策(18学时) 1 发展中农业的地位(2学时) (1)农业的地位 (2)绿色革命与后绿色革命 (3)新的农业发展范式 -案例分析:中国市场农业发展模式(山东出口蔬菜生产) 2 工业化及城镇化(2学时) (1)工业化理论与工业化发展模式 (2)城市就业与失业 (3)城市发展与中国小城镇发展 3 区域经济发展(2学时) (1)区域经济原理 (2)区域经济增长 (3)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宏观调控 -案例分析: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 4 贸易、产业政策与经济发展(6学时) (1)进口替代、出口促进及经济一体化 (2)关于发展援助的争议 (3)亚洲金融危机 -案例分析: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国家发展模式案例 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表现 5 制度与契约(4学时) (1)什么是制度与契约;产权明晰的概念 (2)制度创新 (3)发展中国家制度行为的决定; -案例分析结合课堂专题讨论:中国农地制度变革 6 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4学时) (1)全球性的相互依赖和第三世界市场的成长 (2)全球环境威胁:温室效应、臭氧消耗及自然资源匮乏 (3)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改革 (4)社会经济转型与发展 -案例分析:北京市环境治理费用分析
2、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新发展经济学教程》,赵冬缓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 迈克尔.P.托达罗著,《经济发展》(第六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德不拉吉.瑞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刘崧生主编,《发展经济学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D.H.帕金斯等著,《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胡景北,论发展经济学的定义,《经济研究》,1995年第11期 《发展经济学的先驱》
R.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可查阅的主要杂志及数据来源: (1)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贸导刊,经济学管理研究,世界经济 (2)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经济问题,世界农业 (3)中国统计年鉴,农业统计年鉴 (4)世界经济统计年鉴,世界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报告
3、习题作业安排: (1)通过对几个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的分析,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 (2)为什么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均不能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同时评价发展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 (3)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于发展中国家。如果把孩子看作一种商品,似乎高收入状况下对孩子的需求会降低。那么,是否可以根据劣质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特点推断,孩子是一种劣质品?请用图帮助表述你的分析判断过程。 (4)了解中国农村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阶段的大经济背景及各阶段的特征。 (5)举例说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寻租行为可能对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的损失。 (6)论述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 (7)请解释下述两种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的就业弹性仅为0.1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致只能吸纳60万人就业;随着资本增密和技术增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更小。因此,…….对于剩余劳动力超过2亿的人口大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转变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中不断刺激资本增密的机制,形成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机制。 (作业成绩为期末成绩的20%)
4、专题讨论部分: (1)专题讨论名称、学时数 -中国加入WTO对城市就业的影响(4学时) 提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需求市场的细分,不同类型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中国1978年之后的农地制度变革(4学时) 焦点:影响制度创新的条件 (2)内容提要 -讨论主题: 中国加入WTO对城市就业的影响(提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需求市场的细分,不同类型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中国农地制度变革(提示:制度创新的条件) -目的: 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分析,理解全球化对个人层面的影响及在具体的经济社会现象上的体现。 对农地制度变革的讨论,理解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位置。 -方法: 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数据及有关文件,应用所学的一种或几种经济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 -要求: 完成的报告有数据;有前提;有分析工具;有分析过程;有结论(作为讨论的假设前提) 打印为2页;手写4页。(紧凑的版面) 在报告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划分为4组,每两组准备一个主题;一方立论,另一方反驳,各自充分论证自己的假设。 -备注:讨论过程及所完成的报告(小论文)占最后成绩的30%
四、教学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1)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发展经济中最新的研究主题 (2)通过讲授发展经济研究中相关的分析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发展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3)要求学生能够用经济学的语言、概念和工具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并能解释所观察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中人们的经济行为 4、 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这门课程强调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可选择的指导性理论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门学科对经济增长、贫困、社会公平等概念以及发展中国家做出描述,并介绍相关的理论演变和最新进展;同时侧重联系相关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及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对几个重要的发展要素: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制度进行分析;以及介绍发展中国家怎么促进经济活动与缓解贫困,侧重于宏观政策以及发展战略制定方面。课程中,贯穿对于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几个发展中国家的案例分析,包括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要素配置以及宏观政策、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帮助理解课程所讲述的理论内容。 课程重点及深度: (1)经济发展的内涵 (2)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3)发展领域的问题及学科纷繁复杂,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的相关学科相比,有何相似性和独特性;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 (4)区分发展经济学的各个理论流派,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框架;理解发展经济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和框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5)对经济发展理论初步和全面的了解,与要素分析、战略选择相联系 (6)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人力资本投入的状况 (7)怎么理解高能消耗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和矛盾 (8)对适用技术的理解,对技术引进的成本及障碍的分析;理解新经济为何具有与传统经济部门不同的特性 (9)理解在发展中国家特定的金融及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工具得以应用的条件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投资环境。发展中国家外资利用与不规范操作、不适应具体环境操作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10)制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与对发达国家相比,其对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意义 (11)理解农业发展与早期工业化战略的冲突,以及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通过对绿色革命的介绍了解在农业领域技术与制度发展之间的关系 (12)理解工业化与城镇化趋势的不可回避,同时也要意识并理解这个过程会对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产生难以预料的高成本 (13)能够客观评价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根据中国特定的经济、制度环境 (14)了解在不同外贸战略中经济政策工具所发挥的作用;能够理解发展援助的不同方式及其产生的不同效应;并能应用所学知识理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 5、 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1)此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2)课程采用开放、参与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并行为主;课后读书笔记及练习作为辅助。大量的案例教学将是本课程教学的特色。教学中,应用板书、多媒体等工具,采用提问回答、自由主题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并帮助掌握与应用基本概念和理论。专题讨论用以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过程。 (3)期末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