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知大师生作品集http://bbs.chaichunze.com/forumdisplay.php?fid=205
********************************************************************************
上海知青翁德坤寄语新老知青朋友
诸位新认识的知青朋友:你们好。 这次参加纪念辛亥百年武汉知青文化活动,能够认识你们很高兴。感谢刘晓航等这次武汉知青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志愿者们。我是很想与大家敞开思想交流的,遗憾的是这次活动没有安排时间给我们互相交流谈谈。目前,不仅在社会上,而且在知青内部思想很活跃,很可喜,但也很混乱。特别是对知青运动、知青文化、知青精神都存在着不少糊涂思想和错误认识。这些,严重地影响着知青文化的创作、交流和提高,也严重影响着知青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只能寄希望于今后见面时的再探讨了。 承蒙你们夸奖,喜欢我的《黑土地的赠礼》。毛主席说“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改变”,我下乡北大荒十年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给我最大教育的就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北大荒人。这首诗写的就是我自己对北大荒父老乡亲的认识。顺便再附一首我的《黑土魂,白雪情》,也请你们批评指正。 同时,希望也能得到你们的诗作,拜读你们的大作,今后加强联系。谢谢。 上海《黑土情》杂志社 翁德坤 2011.11.10 黑土地的赠礼 翁德坤 那片黑土地, 过去,我以为它,离我很远很远, 仅仅那份沉寂,就远得无法企及; 现在,我懂得它,离我很近很近, 近到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它的呼吸。
我曾经,苦恼,叹息, 最好的青春年纪, 却在伺候土地。 而今,我却庆幸不已, 我比没有下乡的都市朋友, 多了一点东西, 那就是——黑土地的赠礼。
刚到北大荒,初见黑土地, 它是那么土气—— 它黑不溜秋,脏了吧唧; 它粘粘糊糊、碎碎细细; 它敞胸露肚,豪无遮蔽; 它浑身上下直冒傻气。
然而,―― 当我开着拖拉机,一垄一垄地翻开沉睡万年的荒地; 当我驾着大解放,一车一车地拉回金光灿灿的麦粒; 当我端起大茶缸,一缸一缸地喝下黑土地流出的牛奶、豆浆; 当我手捧大饭盒,一口一口地咀嚼黑土地长出的白馍、大米; 再看黑土地, 就另有一番天地!
啊,黑土地, 它是那么壮丽: 它平平整整,坦坦荡荡; 它连天接野,无边无际; 它厚厚实实,稳稳当当; 它肥得流油,深不见底。
它是如此豪爽, 只需给一点水气,就回报你一片绿意。 它又如此大气, 不管你对它如何踩踏、翻耕、搬移,甚至恶意相欺, 它都毫不动气, 它把上天赐给的阳光、雨露, 全部化成了林果、稻米,自己却不半点化费。
别看它终年沉默,悄无声息 思路,绝对清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它对你公正不偏老少无欺; 如果你想偷懒耍滑,不出力气, 它就让你杂草丛生,不收颗粒。 它是如此高雅、文静,知书达理: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它总把花草树木高高托起, 自己却谦虚地躲藏在地底。
它的功夫还十分了得, 简直就是万能神奇—— 什么枯枝、烂叶、粪便、垃圾, 只要扔进它的怀里, 它都统统接纳,从不嫌弃, 它会热情拥抱,反复发酵,慢慢教化,细细梳理, 直至废物重现生机,腐朽化为神奇。
黑土地呀,黑土地, 瘪谷高昂,饱穗垂低, 大象稀音,大智若愚, 它原来如此伟大! 它绝对聪明伶俐! 从那时起, 我一头扑进了它的怀里: 炼一颗红心,滚一身黑泥; 不说空话,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 多谋集体,少顾自己; 失败时,决不垂头丧气; 成功时,也不忘乎所以。
多少年来,它将这些, 点点滴滴,融入了我的躯体。 朋友们之所以对我欢喜,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这点业绩, 就是因为—— 我曾经经受过——黑土地的洗礼。 虽然,我还――未曾――学到它的万一。 然而,它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底! (为上海知青2006年春文艺汇演而作。 翁德坤 2006年2月6日) 黑土情,白雪魂
――为八五四农场知青聚会而作
作者:翁德坤
(原稿于2005年3月,缩改于2008年3月)
朋友,还记得黑龙江、虎林、铁字、401信箱吗?
还记得团山、皖峰、东方红,迎门顶子、西大岗吗?
还记得那半天也锄不到头的800米大垄,
还记得在珍宝岛前线战备值勤的日日夜夜吗?
还记得那撕得一缕一缕的“兵团战袍”,
还记得“亲爱的窝头可爱的汤,咸菜疙瘩造一缸”的歌谣吗?
是的,四十年前
就在完达山下的那片黑土地上,
我们开过荒,盖过房,打过仗;
我们流过血,滴过泪,洒过汗;
那片黑土地,
给过我们多少苦恼和欢乐、多少忧虑和希望,
同时也就给了我们吃大苦、耐大劳的品格,
抗颠簸、抗折腾的能耐;
还有——正直无私的胸怀,
以及——对劳动大众深深的爱;
有北大荒这碗酒垫底,
什么样的人生酒宴,我们都能对待
这,就是北大荒的特殊馈赠:
——磨难中的厚待。
三十年前的那场伟大变革,
又把我们卷回了出生的上海,
我们是凭着北大荒的性格、北大荒的胸怀,
扎进了已经没有立锥之地的楼群人海,
从糊纸盒,通阴沟,挖防空洞做起,
从土作坊,小弄堂,居委会崛起,
攀上了我们每个人——人生的颠峰地带。
虽然我们人各东西,岗位不同,
虽然我们商海官场,职务不等;
但有一点却永远相同,
那就是,我们的心坎里装满了黑土地的板块,
我们的血管里奔流着北大荒的血脉。
这些年,兵团战友的聚会,
知青餐厅的诞生,
苞米、松子、猴头菇,
猪肉、粉条、炖酸菜,
美味的佳肴、熟悉的饭菜,
一次次撞开了我们记忆的门塞,
一回回拨动了我们思念的情怀,
这时,我们才发现:
我们的情感从没离开过北大荒,
我们的灵魂永远走不出黑土地!
虽然,我们的青春年代,
远没有子女这代轻松愉快,
虽然,苦难、不幸与我们总是形影相随,就像前世欠了债,
该长身体时,却吃不饱;
该读书时,却没学校,
业务熟练、经验丰富时,又要下岗转轨,重新安排。
但是,我们的人生
却是那样的斑斓多彩,
我们有我们这代的豪迈:
我们与共和国同龄,
我们与祖国同命
我们与人民同心
我们与历史同行!
我们付出的
是个人的青春和智慧,
换来的,
却是农村的文明和荒原的现代,
是改革开放的胆量和气派,
是与时俱进的品格和风采,
是中国的崛起和世界的喝彩。
虽然,我们已经年过半百,青春不再,
但是,我们激情澎湃,雄心依在:
看,一支支合唱团、舞蹈团、旅游团已建立起来,
我们同样懂得享受,我们还要相扶相携快乐同在。
看,一篇篇回忆、一本本小说,
流出笔端,跳上键盘,知青网站有我们的记载,
我们要把生命的感悟、人生的风采书写下来,传给下一代。
看,一个个退休教师、医生、工程师开始报名,
一支支志愿者队伍正在集合等待;
知青一代英雄辈出,济济人才,
黑兄黑妹宝刀不老,雄风犹在,
依然带着年轻时的好奇心态,
再次拉紧肩上的历史绳带,
坚信,在建设和谐世界的壮丽舞台,
我们的演出将会更加精彩。 (2008年3月2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