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青村联盟网2号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知青村简介 >>知青村建设大家谈
侯隽在延安精神研究会知青会议上的发言
作者:本站原创 文章来源: 点击数:236 更新时间:2006/07/02

  各位领导、老前辈、各位知青朋友们: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见面,我感到很荣幸。听了知青组组长郝海彦同志的工作报告,我很受鼓舞,听了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组长慕丰韵老前辈的讲话,我很受教育。借此机会,我本人,也代表宝坻区广大知青,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发扬延安精神,心系“三农”、与时俱进,以建好《中国知青村》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青朋友们,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听从时代召唤,背负民族希望,担当历史重任,为历代青年所崇尚,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风尚。想当年,我们确实做到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所以,当党和国家发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时,我虽然在农村举目无亲,那时,学校也没有组织城市学生下农村的任务,可我觉得建设新农村自己同样有责任,就意无反顾地选择了上山下乡这样一条艰难曲折的路。

  1962年,当我以门门满分的成绩高中毕业后,主动放弃高考,离开首都安逸温馨的家庭,来到当时属于河北省的宝坻县史各庄公社窦家桥大队,就是现在的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镇窦家桥村,插队落户当了农民。

  我在村里一干就是18年,后期,当了九年窦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还先后挂职当了几年宝坻团县委书记和中共宝坻县委副书记;直到1980年,我才正式脱产,当了十年县人大副主任,十年副县长,2001年又到了政协,现任宝坻区政协主席。宝坻的四大机关,我整转了一圈,不敢说工作很优秀,但我敢问心无愧地说:无论做哪项工作,我都全身心地投入了。我想,绝大多数知青朋友也和我一样,“爱岗敬业、尽职为民”已成为我们这代人的秉性。

  总结我们走过的历程,这中间有得也有失,如果能正确对待,应该说得大于失。就我个人来说,得到的当然是太多了,不过,什么成绩、名位,那都是身外之物,不足挂齿。我觉得,最可宝贵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就是那种“忧国忧民之心、愈挫愈奋之怀、自强不息之气、甘于奉献之魂”,始终与我们同在,并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升华。我曾给一些朋友在赠言中写过这样的话:“勤奋与追求是人生价值之所在,真诚与奉献是不竭动力之源泉”,这就是我从那段特殊经历中获得的真情实感。我认为这种追求与奉献就是知青文化之精髓,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之体现。有人说,知青文化是几千万知青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这话毫不夸张。它既是 “五四”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我们整个群体,属于中华民族,也当属于全人类,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为我们树立了新标准,开拓了新境界,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理想、追求和信念,激励着我们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心系“三农”,与时俱进。当然我们也深知,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目标,是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绝不是单*我们当年的铁心务农、单凭我们当年的吃苦耐劳所能奏效的,如今需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理念;需要的是为“三农”提供系列化的服务;需要的是城乡一体、联动共赢。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特长,那就是,作为知青,我们恰好可以成为城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为我们的心始终是把城市和乡村联系在一起的,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我们情深谊重,思考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很自然地将城乡融为一体,应该说,这正是我们这代人共有的情结和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优势。为此,我们正在筹建《中国知青村》,想以此“纪录一代人情结、凝聚一代人精神、展示一代人风采、鼓舞一代人创业”,为“三农”这个重大而又难解的课题再多尽份责任。

  如果说当年我们曾以青春为代价,承负了共和国的困难,那么如今,我们情愿以一生的积累为代价,为实现共和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继续作出新贡献。

  筹建中的《中国知青村》是一个生态经济园区,一个刻意为当年老知青和现代新知青精心打造的创业就业平台和交流展示窗口,也是一个体现知青文化特色的,集生产经营、生态建设、教育培训、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且有考察研究价值的综合示范基地。内分工贸、农业和文化三大功能区:工贸区以高新技术产业、知青系列品牌产品加工业,以及各类贸易、中介机构等为主;农业区内开发的农、林、牧、副、渔各类小区,既是生产、经营绿色农副产品的基地,又是组织教育培训和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的场所;文化区建知青林、知青广场、知青博物馆和各具特色的知青小屋,既能突出知青文化,又能体现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把知青村建成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和知青题材影视片的摄制基地。

  知青村的整个运作过程,将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托文化,真正体现新老知青心系“三农”、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范。而且,知青村又是个大概念,我们真诚地希望国内外、海内外新老知青以及社会各界志士仁人,和我们共同来打造知青村。

  筹建知青村确实是个壮举,其意义重大无比,但对我这个60周岁的人来说,成就这件事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说我自不量力也好,说我白日做梦也罢。那么,出于什么动机,让我担起这么一件力不从心的事,非要牵头筹建知青村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前年,也就是在我下乡将近40周年的时候,有人动员我写自传或纪实性文学。当时,我也以为快换届了,能在60周岁时退下来,身体尚好,也是应该留下点什么的时候了。但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继续在大地上做文章,于是就和村里商量好,规划种植了百亩“连心林”,后来在知青们的倡议下,又改名叫“知青林”。

  之后我又发现,全国各地“知青林”建了很多。同时,也看到各地的什么 “知青酒家”、“老知青鱼庄”、“黑土地庄园”等服务业,以及“老三届” 、“老知青”品牌的酒和饮料加工业等等,数不胜数;河南郏县建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湖南知青制作了上山下乡纪念章;还听说内蒙古的知青在筹建“知青村”;四川的知青在筹建“知青部落”。看到知青文化得到空前的重视和肯定,看到体现知青精神的这笔宝贵财富在民间广泛传播,我很高兴。

  全国知青不谋而合,我想,除了心系“三农”,与时俱进的需要以外,可以肯定的说,正是知青们的相同经历,让我们有了共同的情结,正是传承知青文化的相同愿望,使我们不约而同地在筹划着心中的家园。

  后来才知道,所谓“知青村”、“知青部落”还只是个创意,即便已做起来的那些酒家、庄园之类也进展不大。这使我深深感到,一代人的事业仅靠几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要实现大家的愿望,非靠群体的力量不可。于是,我就自报奋勇,牵头筹建《中国知青村》。一来,我觉得自己作为知青典型,并当过几天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副组长,有责任为大家做点事;二来,我现在到了政协,政协工作有着位置超脱、联系广泛、包容性强的优势,可以通过 “内引外联、牵线搭桥”,为知青们整合资源、共谋发展创造一些条件。

  筹建知青村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启动不容易,做大更艰难,但知青中人才济济,理解者也大有人在,我想只要我们凝聚力量,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之路,今日的广阔天地一定会更加大有作为。我深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项与国与民都有利的事业必将会取得成功。

  当然,我们并不好高骛远,而是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目前,通往知青村的水、电、路已经疏通。今年四月,我们又在邢燕子、董加耕等老大姐、老大哥的带领下种了松树,使知青村栽植的林木和苗木达到300多亩,以银杏、国槐、松柏等长寿树种为主的“知青林”生长茂盛,它将“留下一片绿荫,传承一种精神。”

  现在,知青村的“联欣苗木有限公司”已建起了优质苗木基地;由内蒙古知青成立的“知青村农产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优质奶源基地;近日,还有几位外国朋友正在和我们洽谈合作意向。我们非常希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来知青村投资兴业,我们热烈欢迎各地、各界有识之士加盟我们知青村,也渴望在座的各位对我们的事业给于理解和支持。

  谢谢大家!

  2003年10月25日